營養觀念

知名醫學期刊: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與較高心血管致病率有關

49cgj22p9qydfq8crsi9pqi3cl5wo9

前陣子的生酮飲食之爭,讓網路上眾說紛紜,主流營養學並不建議大家採用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飲食,畢竟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仍不被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所認可,就算仍有許多研究證明飽和脂肪並無損心血管健康,他們仍宣稱需要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以保護心血管安全。


畢竟生酮飲食的核心「低碳水化合物」,也不容易在華人圈子裡執行,嚴格版的生酮飲食一天碳水化合物攝取限制在20g~50g,餐餐都有米、麵的華人,除非舉家動員,否則還真的隨便都會沾到碳水化合物。的確,生酮飲食真的很麻煩,你也一定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訊,來支持自己的「反生酮」言論,至少目前主流醫學跟營養學仍站在「反生酮」這邊。


不過,在2017年8月29號,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發表了一篇論文,恐怕會顛覆上述論點,先說說具體實驗操作方法:

 

  • 時間:2003年到2013年共10年期間。
  • 研究對象:來自18個國家,35到70歲,135,335個無心血管疾病的志願者。
  • 飲食資訊收集法:問卷調查。
  • 研究目標:心肌梗塞、中風、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實驗結果如下:


一、碳水化合物吃越多,死亡率越高


碳水化合物泛指我們所知道的主食及糖,糖的危害毋庸置疑,但米、麵這類主食,總會有人跟你說這是人體所必需,再怎麼說都要吃。但是,人體並沒有「必需碳水化合物」這種東西,也就是說,就算進食的碳水化合物總量是0,也可以透過蛋白質的糖質新生,來轉換成人體所需的能量「葡萄糖」,更不用說生酮飲食念茲在茲希望從脂肪獲得的高效率能量「酮」。


這篇論文的第一個結論,不光是糖,碳水化合物也包括日常生活常見的米麵等主食,攝取最高與最低組相比,死亡風險增加了28%。


二、吃好油能讓你活更久


這份論文提出的數據如下:

  1. 脂肪攝取最高組與最低組相比,死亡風險下降23%。
  2. 特別是飽和脂肪,增加攝取可以讓中風機率下降21%。
  3. 不論是什麼種類的脂肪,像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都跟心血管疾病沒有關係。


要再強調一點,這裡說的脂肪都是天然、無毒的脂肪,絕非夜市那種炸了好幾天的回鍋油,或是人造植物油、地溝油這些要你命的東西。再者,讀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天真認為,也許可以把脂肪跟碳水化合物一起吃,不就中和掉碳水化合物的危害了?


大錯特錯。脂肪跟碳水化合物一起吃是最糟糕的飲食方式,你會同時獲得碳水化合物的危害,以及脂肪的高熱量。要記得,脂肪的好處只有在單獨進食,或是低碳水化合物的前提下才會發生。


三、多吃蔬菜可以長壽


同樣一個實驗,也同樣在《Lancet》有另一篇論文,直接告訴大家,每天多吃一點新鮮、未加工的優質蔬菜,可以讓死亡風險降低31%。我想這一點不論是生酮飲食或是主流營養醫學都會有共識,也再一次提醒那些偏食的孩子們,蔬菜真的很重要!


當然,看到這裡,也許有些人會懷疑這份研究會不會又是藥廠或食品工業贊助搞出來的,可能有失公允。這一點大家可以不用擔心,《Lancet》是醫界非常權威的一份期刊,敢發出來的都經過嚴格審核與謹慎評估,上面的研究結果不太可能有利益考量以致砸掉自家招牌。


但話又說回來了,雖說《Lancet》有其權威性,可這份研究報告仍然有個地方需要大家注意——這是一份相關性研究報告,而不是因果性研究報告:


1.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


「相關性」最典型的例子,當你在下雨天看到一群人撐傘時,可以說「下雨天」跟「撐傘」有高度相關,但不能說「撐傘」導致「下雨」,前者是相關性,後者是因果性。很顯然,下雨的主要原因是水氣或颱風什麼的,「撐傘」只是連帶會發生的事。


也因此,「高碳水化合物」跟「高死亡率」也是同樣的關連,雖然相關性挺高的,但目前還沒有因果性研究真的證實「高碳水化合物」導致「高死亡率」。換言之,這是一份「觀察報告」,無法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但話又說回來了,目前主流營養建議對脂肪的污名化,最愛引用的七國研究也是安塞・基斯搞出來的相關性研究,只不過人家政治手段高超,讓它成為世界營養主流。


寫在生酮之前(二):欺瞞世人的低脂教主安賽・基斯


2. 因果性研究有其難度


那為什麼不乾脆做一下因果性研究呢?最主要的答案之一,這項研究有技術上的困難。舉個例來說,如果今天想研究碳水化合物對心血管疾病的因果性研究,要弄出所有數據都一模一樣的實驗組跟對照組,而控制變因只能是碳水化合物的量,於是我們給實驗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而對照組則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理論上,實驗組跟對照組的飲食組成,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其他飲食組成都要一樣,但問題來了,對照組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勢必要拿三大營養素之一的脂肪或蛋白質去填補這熱量缺口,於是對照組會多加進一個變因「高蛋白質」或「高脂肪」,無法單純比較碳水化合物產生的影響,讓整個實驗複雜度提高。


再者,科學研究往往要金主支持,糖尿病藥物的市場比NBA創造的市場價值還高,這種擋人財路的事要找金主支持,恐怕要找佛心的慈善企業,而真正的佛心慈善企業,通常都沒什麼錢。


3. 至於那些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又長壽的反例


說到碳水化合物,一定會有人提到沖繩長壽村,那一群吃高碳水化合物又長命百歲的日本老人家。是的,他們的確是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也的確長壽沒錯,但這也是「觀察報告」,影響長命百歲的因素很多,樂天知命、適當低卡飲食(非極端節食)、吃完整食物,這些都非常重要的原因。


類似邏輯也發生在探討素食者跟非素食者的壽命比較上,曾有份研究指出,雖然素食者的跟長壽有較高的相關性,但最後的發現卻是素食者往往比較聽從醫囑,而且也不抽菸,素食與否這件事,很巧妙的把不同生活習慣的兩群人區隔開來,素不素食反倒跟長壽沒啥關係。


四、我們該用「大數據」來看待碳水化合物


既然現行的科學研究有其瑕疵,我反倒認為該換個角度,用現今最流行的「大數據」來看待碳水化合物這件事,以下影片請直接看20:00,我們來看看現今主流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建議,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bpRF-uLhk]

然而,就算碳水化合物真的有損我們健康,倒也不是這麼十惡不赦,《槍砲、疾病與鋼鐵》就有提到,農業誕生使便宜的碳水化合物成為人類主食,讓軍人、工匠能專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需要為了食物煩惱,才是造就一個文明強盛的關鍵。


也就是說,雖然碳水化合物降低人類身體素質,但卻餵養了自上到下的廣大人群,使人類形成更嚴密的組織制度,在宏觀歷史替我們寫下璀璨的一頁。


我的想法是,大家知道自己在吃什麼東西就好了,偶一為之吃一下沒關係,不用太有罪惡感,但至少要知道最新的科學研究,以及長期食用的影響,再怎麼說,碳水化合物的長期「臨床實驗」,已經在上面的影片說得很清楚囉。


本文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