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男人學堂 心理素質

只會跟你比老、比誰吃的鹽多——為什麼有些長輩這麼難溝通?

一言以蔽之,就是老了,但這個老可不光只是生理上的「老」,更大的問題是心理上的「老」。我們常看到長輩拼命對年輕人說教,或是在博愛座面前擺老要求讓座,更慘一點的是家中親屬長輩,知道外面的人不會聽他們說教,只好動不動就安個孝順大義在我們頭上,道理講不贏就開始講輩份,讓許多年輕人為了「老人家開心就好」這句話,默默吞下多少委屈。


其實原因真的不難理解,內心那關有沒有過去而已:


一、不願學習新事物


要先說,我不認為年紀大必定會讓內心變老,但人的天性就是這樣,一旦身體機能退化,身體的懶散會連帶影響到內心狀況,讓自己失去學習新事物的熱情,弄到最後只能緬懷過去——如果他的過去值得緬懷的話。他可能時不時跟你說他那個年代怎樣又怎樣,現在的年輕人又是如何的不受教、怕吃苦,大概你隨便看個網路文章,作者60歲以上的大部份都是這類論調。


另一種比較慘的,是過去實在沒什麼好緬懷,就真的只能跟你比老、比誰吃的鹽多,再用「老人家的智慧」這說法來壓你,就算你很清楚明白他沒什麼料,邏輯跟壞掉的黑膠唱片一樣狂跳針,想反駁嘛,「忤逆長輩」這把達摩克里斯之劍就在咱們頭上虎視耽耽。


當然,這並不能完全怪他們,畢竟這個年代變化太快,幾乎五、六年就可以產生極大落差,連咱們自己要跟上時代都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也難怪我們總是很難看到能與時俱進的長輩。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願意學習新事物的長輩,看起來往往比較年輕?


二、社交生活與個人興趣的缺乏


說來有點感傷,人類面對歲月就是會有這種無力感。除了身體的老化,長輩很難像年輕人一樣有著足夠的社交生活,在環境荷爾蒙、食安問題的催化下,一把年紀還能無病無痛健在活著的朋友,只會越來越少,就算真有三五好友可以聊天,能聊的早就聊光了,別說自家長輩了,光他們這歲數,要能從中找到三五個願意學習新事物,永遠有新話題可以聊的長輩,難度就非常高了,更不用提這樣的人還剛好是朋友。


通常這種時候,只要長輩自己有個可以自己開心把玩的興趣,也就能怡然自得,開心活在自己的另一個世界中,沒空去管晚輩在幹嘛。可大多數長輩都不是這樣,社交生活的缺乏,連帶內心世界的貧瘠,整日就拿著遙控器亂轉打發時間(是的,他們不太會用網路),生活沒有正常出口管道,當然只能把焦點放在晚輩身上。


三、需要刷存在感


當長輩死命守護的豐功偉業或是回憶已不再被晚輩重視,又或者整天憶當年,覺得老講這些也不是辦法,很有可能透過別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這一點正是人類的天性,不限長輩。說穿了,只要失去對生命的熱情,失去了自己的戰場,又不願意承認自己觀念過時,不願意正視內心黑暗面挺身改進,這種自卑衍生出來的自我防衛,很容易讓他們跟晚輩產生相處上的摩擦。


特別是當長輩身體不好、有宿疾的時候。


我常看到很多老人家自稱「看破生死」,但生活作息卻是一團糟,飲食不控制、菸酒不離身,子女想替他健康著想,常常就是一句「我剩沒幾年好活了,你就讓我開心一點嘛」,一旦病倒了,又要求子女應該放下一切優先照顧自己,用親情綁架子女來刷存在感,實在是非常糟的一種方式。


那我們該怎麼改變這種狀況?


如果你以為我要講怎麼改變長輩,那可能要失望了。事實上,我認為要改變長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家中有明理的長輩你要感到偷笑,但如果沒有也別氣餒,反正也有很多人跟我們一樣,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苦笑),要嘛搬出去住,或是以退為進避開衝突,總之別被親情勒索就是了。


我要談的,是怎麼避免成為這種討人厭的長輩:


一、保持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才有餘力活得開心,也才有精力繼續追尋讓生活更精彩的事物,平常就要注意飲食、生活作息,可以的話,把肌力訓練安排進生活裡,整個人看起來會更年輕。


二、每隔幾年就給自己培養新的興趣


身體會隨著時間老化,但心理不會,只要你願意給它刺激、養份。培養興趣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不受身體狀況限制,選擇具備足夠的心智活動作為自己的興趣,寫作、閱讀、打打養生操,八段錦,或是找一門知識領域潛心研究,人類文明至今累計多少學術成果,保證十輩子也玩不完。


三、學著打坐冥想


實在沒有什麼活動比這更適合老人家了。我自己打坐的經驗,始終認為「降伏其心」是個人生課題,前面提到老人家無法正視自己的內心脆弱,正是欠缺這個課題的修煉,試著面對自己內心、處理雜念,你會更豁達面對和晚輩之間的相處,以及很快就會面對到的「生死問題」。


總歸一句話,只要身體健康、活力充沛,時時刻刻有著強烈學習欲望,光這些就足夠把自己時間塞滿了,哪還有空來管晚輩閒事,搞的整天說教,一副難溝通又惹人厭的模樣?


你可以選擇不要當這樣的長輩!


本文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