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觀念

寫在生酮之前:人類飲食的原廠設定

e882891 1

開始寫生酮飲食之前,總覺得要先讓大家對生酮的主角─「脂肪」有基本的認識,畢竟是強調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在主流醫界及營養界拼命妖魔化脂肪的現今社會,咱們總要對「脂肪」有正確認知,吃起油脂才不致膽戰心驚。


但寫這種健康議題,我必須承認自己沒有任何相關學術背景,只是個喜歡運動、奉行生酮+防彈飲食的愛好者,再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大家(這叫免責聲明啦哈哈)。推薦大家去看《令人大感意外的脂肪》這一本書,內容紮實、引用詳細,全書460頁,有95頁是引用文獻,讀完後,你會驚嘆科學界的惡搞及人心的荒誕,說不定會跟我一樣,也因此投入生酮的行列。


當然,沒空看書的或是懶得翻這種大部頭,這系列文章也可以說是我對這本書的讀書筆記,除了盡量把亮點帶給大家,再混搭其他本書,以及我自己的實驗心得,少不了的,還有我自己的廢話。


好啦,咱們該開始這趟驚心動魄的脂肪之旅了,坐穩囉!


人類吃脂肪的歷史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人類的飲食習慣,你會覺得現今世界在推廣以小麥、稻米為首這些碳水化合物主食是件很奇怪的事,人類在這世界開始出現的250萬年間,始終是以採集跟狩獵的生活型態,主食仍以肉類、油脂為主,偶爾採集到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也僅當作點心嗑一下,不會拿來當主食(符合防彈飲食的原則)。然而,1萬年前左右農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件事,人類馴化了小麥,得以養活更多人,讓人類從逐水草而居的飄泊生活從此定居下來─但想不到的是,卻帶來更多文明病。


《人類大歷史》這本書,用一個有趣的觀點來解釋這件事:如果單純以數量的繁衍來定義物種的成功,那應該是小麥馴化了人類,而不是人類馴化了小麥。沒錯啦,小麥養活了更多嬰兒,但卻降低了人類的素質(小麥麩質的危害,比起稻米又更上一層樓)。


你想想,吃了250萬年的肉跟動物性油脂,在短短1萬年間要改成米、麵包為主的飲食型態,這麼懸殊的比例,以生物演化的角度怎麼想都會有水土不服的問題,根本來不及演化成足以適應的消化及代謝系統,出問題根本是遲早的事…好吧,其實已經出問題了,只是多數人不這麼認為。

e7899be68e92 1

大嗑牛排只有爽而已

那些保有正確飲食習慣的民族


說起來,雖然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型態早就是全球趨勢,但還是有一些咱們自詡文明人眼中的「化外之邦」,仍過著所謂「茹毛飲血」的生活,但是,卻健康到你無法想像:


1.因紐特人:


加拿大極地區的因紐特人屬於愛斯基摩人的分支,認為脂肪是最美味的食物,他們愛吃鹿下巴附近的肥油、內臟、肥肉,反正只要有油就會被他們搜刮一空,甚至還會嗑骨頭當點心,但真正的瘦肉他們卻拿去餵狗。喔對了,在他們眼中,蔬菜是饑荒時才會吃的過渡食物。


2.非洲馬賽族人:


他們只吃肉、血、奶,60%以上的卡路里來自脂肪,有趣的是,他們的戰士職業一天只吃2餐,不負責任推測應該有間歇性斷食的效果。


3.非洲山布魯族人:


把奶類當水喝,一天狂飲2到7公升,在這些原住民社會裡是不會有低脂牛奶這種東西,也因此攝取的乳脂量非常驚人,同樣有60%的卡路里來自脂肪。


4.印度罕薩族人:


吃大量的奶油跟乳酪,肉反而沒吃這麼多,大部份的脂肪都來自飽和脂肪。


在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脂肪種類:脂肪大略可分兩種,一種是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豬油、牛油、奶油、椰子油等;另一種叫不飽和脂肪酸,又可分為單元不飽和(橄欖油、苦茶油、芝麻油)及多元不飽和(玉米油、黃豆油、深海魚油)。現今的主流醫界,你上任何一家醫院的網站都會告訴你,飽和脂肪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好,脂肪的知識就略為打住,後面會陸陸續續有更多解釋,我們繼續拉回看這些「化外之邦」的飲食共通性:首先,他們吃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再者,這些人實在他媽的有夠健康,幾乎沒有慢性病,包括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血壓跟體重也讓人意外的正常


至於你說現代人是不是能這樣吃,答案是:難。除了文化不允許,不吃麵、飯會有一堆長輩跟營養師出來跟你機機歪歪。再者,這些原住民攝取的脂肪,全都來自天然又野生的動物產品,跟現代化畜牧工業弄出來的肉類,本質就有差別。換言之,野生天然的油脂就是比較健康比較屌(Omega 3及Omega 6的比例較佳)。當然,也貴很多,想想魏應充為什麼都不吃自家油就可以理解,這年頭貪圖便宜,就是只能吃垃圾。

e7b485e88289e88887e9bab5e58c85 1

最不該吃的不是紅肉跟蛋,而是麵包及糖份過高的水果

科學「信仰」的迷思


這裡我想插花外談個哲學問題。這年頭,什麼都掛上「科學」觀點好像比較潮。最近很流行一種說法,科學就是假設什麼都不知道,不斷推翻以前東西;而「傳統」,就是假設古聖先賢都是對的,再堂而皇之扣上「守舊」大帽子。


但,你怎麼確定人類真的在進步?怎麼確定所謂科學沒有違背人類的原廠設定?光是食安問題,就足以打這些科學家的臉,甚至你追脂肪的歷史到最後,會發現這背後的「科學」,竟然只是個先射箭再畫靶的研究成果,而且還賠上全人類的健康。當然啦,也沒有必要完全否定科學的貢獻,畢竟在衛生及醫學相關知識的發展下,的確延長人類的壽命,我要說的,僅是希望不要偏廢,能用審慎的角度在科學及原始中找到最佳解。


說到先射箭再畫靶這回事,我想一定有人會問,欸會不會是因為你舉的這些原住民的例子剛好都是高脂肪又健康,說不定也有些民族是低脂肪又健康,兩邊的研究都要做才公道啊。


沒錯,真正的科學精神是該這樣。


但遺憾的是,在沒有特別限制卡路里的前提下(這個前提很重要,以後會談到),低脂又健康的民族,在歷史上還真的沒發生過。不過你不用擔心,已經有個大規模實驗正在進行了:就是現今人類社會的飲食習慣,閣下身邊已經有成千上百個案例可以觀察。


幹,有沒有搞錯?歷史上從來沒發生過的事,而且也存在這麼多的反證來說明這個荒謬,但主流營養學家卻對這些大嗑脂肪生活多時的原住民視而不見,反倒追求虛無飄渺的「低脂」神話?


是的,就是這樣。而說到「低脂飲食」的誕生,就不能不提到這位居功闕偉的科學家─安塞‧賽斯(Ancel Keys),一個因為低脂假說而上Times雜誌封面的「偉人」。

7988128 orig 1

基斯與Time封面

 

You Might Also Like